現股漲權證跌,這是怎麼一回事

奇怪,我買的權證標的現股是漲的,為什麼權證是跌的?難道我又被割韭菜了?

沒事沒事,其實會出現股價漲權證跌基本上不出3個原因,一是投資人互相買賣下的結果;其他兩個則是跟權證合理價超過報價區間有關。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一清二楚了。

原因1. 那是過期的市價,不是合理價

雖然前面文章一文讀懂什麼是權證有介紹過,但這裡還是簡單幫大家複習一下。大家都知道現股隨時都會有波動,券商的權證報價也會根據現股漲跌調整,但權證不是時時刻刻在成交的,當權證成交一筆後很久沒有下一筆成交,現股又在這段期間有所波動,就很容易出現現股漲權證跌的假象。

舉例當A認購權證現股開盤基準價是150,券商報的價格1.00,現股跌到140時,券商報價是0.88,當這個時候有人成交了,權證成交價(也就是市價)便會是0.88元;後來股價急漲到收盤時變158,券商報價(委買價)是1.11,但權證自從0.88那筆交易後一直沒有新的成交,所以權證收盤時的市價就是0.88元,投資人就會覺得奇怪,今天股票150漲到158,權證怎麼從1.00跌到0.88,開始各種懷疑、各種陰謀論,其實不是這樣的,權證的真實價格是1.11,只是沒有人去下單成交而已,如果當時有人賣回去給券商,成交價絕對是在1.11而不是0.88,也就不會出現股漲權跌這種怪現象。所以在這裡在重申一遍,權證真正的合理價格是券商掛在市場上的報價,不是成交價,投資人的進出都應該以券商的報價為依歸,權證市價並沒有任何意義。

原因2. 券商沒有報價,投資人互相成交下的結果

我們都知道在符合某些時機下,券商會不報賣單,甚至買賣單都不報,這個時候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報價幾乎都是投資人的掛單,這些掛單通常並不會隨著現股的價格變動而調整,或是會變動但永遠以高於合理價一大截的價格掛在那裡,也就是掛芭樂單的意思,由於這時候券商已經退出報價行列,市場上的價格可以說是亂七八糟,不明究裡的投資人搞不清楚狀況,一不小心買賣到其他投資人掛出來的芭樂單,就會出現現股與權證市價走勢不一的情況。

7/15 長榮康和0A購04

以上圖為例,當天2603長榮11點後即漲停鎖死,此時券商應報出的合理價格是16.7,由於低於權證跌停板價格,所以沒有報價。此時有投資人A掛出委賣單22元/1張,另一個投資人B不論甚麼理由買了下去,權證成交(市價)在22元,就出現了現股漲停權證大跌的狀況。所以當看到權證報價很奇怪或是只有非常零星的掛單在上面的時候,就要特別注意,這些可能都是投資人的掛單,千萬不要隨意買賣,有疑問就打給券商或是不要玩這一檔,不然像這個例子的投資人B,以為用22元買到便宜的權證,實際上合理價是16.7,整整買貴了31.7%,現買現輸,可憐哪。

原因3. 券商報價殺進漲跌停區間

前面提到當券商的合理報價超過漲跌停區間,是可以不用報價的,但現股是會漲跌的,有時候當股價漲或跌到一個程度,就會殺進可報價範圍,此時券商就必須合理報價,而這時若有投資人成交,便可能出現現股與權證走勢相反的情況。

7/15 長榮康和0A購07

以上圖為例,以下為假想情況,假設(公堂之上假設一下不違法吧)長榮現股開盤基準價是148.5,券商應報的合理價為6.6元,由於低於權證跌停板價格,所以券商無報價,盤中長榮大漲至160,權證的合理價也應聲上漲至7.00元,由於7.00已殺進權證報價區間,券商便報出委買7.00元/100張,委賣7.05元/10張的報價,這個時候若有投資人買進,成交在7.05,就會再度出現現股漲停權證暴跌的狀況。這裡跟原因2的情況有點像,但最大的不一樣是由於投資人買到的是券商的合理價格,並不是其他投資人掛出來的芭樂單,所以並沒有損失,而原因2的投資人B由於是買到其他投資人的賣單,與真實的合理價相比有大量的損失。

以上就是所有現股漲權證跌的原因,相反現股跌權證漲也是一樣原因,希望可以幫到大家。如果有看不懂或是想要進一步了解的地方,可以在下方的留言問我。

喜歡我的文章的話,歡迎訂閱戰神電子報,以及追蹤我的社群媒體,一起加入戰神宇宙

在〈現股漲權證跌,這是怎麼一回事〉中有 1 則留言

  1. 我買的權證被再次處置,已有兩天沒有開盤,為何股價會連續跌停兩天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