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問題是投資圈永恆不朽的論戰,技術分析派支持者的會說基本面沒用,因為所有線型就已說明了一切,黃金交叉、KD、MACD、K棒站上月線、乖離、背離…等等等;基本面支持者會說什麼線型都是騙人的,公司的本身的營運績效最重要,營收、獲利、毛利率、年增、月增、EPS、本益比…等。消息面的朋友則覺得以上兩種都沒用,消息靈通、有內線最重要,搶先一步知道公司重大訊息,提早動作才厲害。
我看過很多流派的高人,每個都找到自己的獲利模式,在金融市場長期不敗,賺的時候賺比別人多,賠的時候賠比人家少,機會來時無懼押注,情況不妙立刻離場,操作乾淨利落,絕不拖泥帶水,這些人長期在市場上想輸都難。若你問我哪個最厲害,我只能以問哥這句話來回答你

技術面
這幾乎是所有投資朋友進入股市後學習的第一步,一根K棒打天下。技術分析在19世紀末美國普及前,確實很多專業投資人使用技術分析獲取超額報酬,因為當時資訊不發達,要搜集到各種股票每一天的K線圖非常不容易,都是用手去記錄每一天的開收盤價再去畫成K棒,一天一天這樣累積成周月年的K線圖,只有專業投資人及機構投資人會去做這種事,一般投資人根本沒有時間去做這些圖和資訊,連想買都不一定買的到。而時至今日,技術分析各種圖表唾手可得,早期因為資訊不對稱可以獲得的超額報酬早已不復見,取而代之的是經由電腦分析研發出各種指標和訊號,誰能在茫茫的線型圖表中找到最好的指標,誰就可以長期擊敗市場。

那是不是代表傳統基本的技術分析沒有用了呢,錯!雖說技術分析最為人所攻擊的就是他是過去式,過去發生的事不代表未來的會繼續發生,但市場上就是有人可以用技術分析大賺其錢,穩定獲利,為什麼?其實技術分析說穿了就是分析投資人的動能(也就是趨勢),誰能在現在這個時點下,藉由價量關係推導出投資人的動向,搶先一步買進或賣出,就可以賺錢。例如連續3根紅K加上爆量是標準的買進訊號,雖然反應的可能是前幾天公布的營收,但同時也是反應出投資人現在願意捧大量資金買進這支股票,動能一出現通常不容易短期間逆轉,所以當下買進長期來說是有利可圖的。
那為什麼大家都是看一樣的圖,偏偏有人贏有人就會輸,原因就在於專精的程度還有紀律性,一般人都是看一兩本教科書,看完就覺得自己都會了,實際上這樣的程度遠遠不夠,價量關係K棒的世界千變萬化,常有變形體或騙線出現等不同情況出現,想要專精在這上面,必須花大量的時間來研究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指標,才能穩定獲利。以我認識的一個強大技術派高手為例,他不是只看單一指標的,會一次追蹤多個指標,甚至為其加上權重評分,當分數超過一定的分數時,才會出手交易,在開盤前就已經篩選過合適標的,一次追蹤一籃子的股票,哪一隻分數到了出現訊號就下單。當沖高手也是,每天就是跟著自己的訊號進出,1分k、5分k就是他們的命,你一定會想,當沖這種看分看秒在交易的,怎麼會有這麼多時間做這麼多事,又要算分數又要一次盯幾十檔股票,原因在於他們早就已經程式化了,所有數據皆用電腦在計算,甚至連下單都是電腦直接下單,不經過人手,當然也是有很多高手是習慣用眼盯K棒、手動下單的,這些人雖然也是常勝軍, 但因為眼睛和手終究比不上電腦,電腦一次可以掃描全市場的股票,人的眼睛一次可以盯幾檔?所以長期獲利跟程式交易比起來當然還是有差距。
基本面
在我剛進入股票市場的時候,崇尚技術分析,覺得那什麼基本面都是屁,公開資訊一出每個人都看得到,就算他營收暴增兩倍又怎樣,今天收盤公布明天開盤就跳空鎖漲停,我還不是賺不到,除非我昨天就先買了,那我又沒有內線我怎麼會知道要先買,所以還是玩技術分析就好,懶得管基本面。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一個基本面高手,我才徹底改觀,跟他開完一場會我才知道基本分析竟有如此強大威力,以前的想法簡直連幼稚園小孩都不如,太丟臉了。

這個高手養了一個團隊,自己是Leader,下面有十幾個研究員,每個研究員分配不同的產業類別,半導體、PCB、被動元件、砷化鎵族群、記憶體、面板、IC設計、金融、塑化、鋼鐵、航運、紡織…等等等,各司其職,每天開會Leader會指定想要聽的股票,請他們報告,報告的內容不光是公司本身營運狀況和財務報表分析,上下游的狀況、競爭者動態、潛在競爭者、國際情勢、經營團隊的實力…等都要一清二楚。以我聽過的一場會議為例,研究員報告某家電子大廠業績大好,正準備積極擴廠,Leader便繼續問到,那他對競爭對手業績好嗎?業績好那為什麼對手不擴廠?對手的毛利為什麼比他低?廠要多久才會擴好?對手如果擴廠要多久?擴廠完的產量多少?新廠的毛利率預計多少?下單給他的客戶為什麼自己不做?是技術不夠做不出來還是產能滿了才下給他?這種單是一次性還是週期性還是常態性?從一個問題不斷地挖掘新的問題,新的問題又在衍生出其他問題及想法,直到把裡裡外外所有狀況全部搞清,才會決定是否投資這家公司。會議中絕對不提任何技術分析,什麼爆不爆量、黃金交叉、島型反轉啦都與他無關,只有對未來營運的評估後推算出的合理價位,才是他想聽的。喔,忘記說了,這個高手自2019年來,每年都賺三億以上,2021年目前已經5億了。
消息面
這肯定是投資朋友的最愛了,聽說台積電最近會起來、我朋友說長榮會漲到300、或是加入一個Line群,每天看人家推薦什麼股票,這些人就是整天聽消息,自己完全不做任何功課,常常連買的股票是做什麼的都不知道,講難聽一點就叫菜籃族。說什麼!菜籃族就不能賺錢嗎?問得好,可以,還真的可以,當股市呈現大多頭狀態的時候,什麼股票都在漲,隨便聽個XX專家推薦的股票,當然也很容易漲,這不是他厲害或是你的消息來源很強,這是大環境的因素,所謂站在風口上,豬都能飛,就是這道理。

當然有沒有人專靠消息或是內線狂賺錢的,肯定是多到爆啊,只是這種人不會浮出檯面,也不可能到處跟人講,真正的內線怎麼可能跑到Line群組裡公布,然後再由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告訴你,這樣講完還賺個屁啊。不過有時候內線是可以被發現的,不過我不想告訴你。
開玩笑的!其實也不能一定說是內線,只能說是”提早進場的大戶”,而要找出這種大戶的關鍵就是籌碼!現在很多籌碼軟體都可以看每日的券商分點進出,如果有某隻股票平時沒人買賣或是沒什麼話題,近期忽然某分點大量敲進,甚至連權證也是大量買進,那通常就是有人先知道某種消息進場卡位了,過不久就會看到報紙、新聞、群組忽然全都開始講起這檔,當然股價也是扶搖直上了。你可能會有疑問,內線交易不是犯法的嗎?殺頭的生意有人做,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啊,兄弟!而且內線交易的舉證非常困難,我認識上市公司經理,就代表他有透露消息給我?法律有規定不能買朋友公司的股票?私下聊天也沒有任何紀錄,你能耐他何。
總結
這三個流派沒有誰好誰壞,用的好都能賺錢,而且是三者並不互斥,可以綜合使用、互相參考,我相信再怎麼技術分析,終究還是會看一下基本面;再厲害的基本面高手,也是要用技術分析選個好點位進場吧,但萬變不離其宗,無論甚麼派你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,才能到達贏家的俱樂部。另外還有一個重點,是凌駕在三派之上的共同法典,誰只要不遵守就是一個死字,那就是紀律性!不論今天做了甚麼決定和策略,都必須嚴格執行,該下單就下單,該停損就停損,絕不能拖拖拉拉或是凹單,這種行為只要有一次就一定會有第二次,不要以為這次凹贏了好爽喔,遲早有一次是凹不回來的,原本的作戰策略再好都沒用,最後也是慘賠出場。
好了,就讓我們位三派論戰在這裡暫時畫下句點吧。如果大家喜歡我的文章或是有想要進一步了解的地方,歡迎在下方的留言給我鼓勵或提出問題。
喜歡我的文章的話,歡迎訂閱戰神電子報,以及追蹤我的社群媒體,一起加入戰神宇宙
- Facebook : Marcus Ma
- Twitter:@skyhorsee
- Instagarm:mamarcus7788
- Podcast:戰神